第六、耐候性和抗老化,再设备齐全的实验室也很难完全模拟实际的户外工况环境,沙漠、戈壁、荒漠、丘陵、采煤深陷区,各种地形地貌地理气候条件都千差万别,唯一相同的是恶劣,极端恶劣。
青海丽豪半导体材料20万吨高纯晶硅落户西宁南川工业园区,总投资180亿元。硅片环节的隆基股份,以及中环股份、上机数控等先进入者凭借签订长单采购合同早已锁定大部分硅料价格,规避了本次硅料价格大幅波动的影响。
同时,硅料环节还在不断吸引资本新势力入场。全球新增装机需求将达1246-1491GW,CAGR达25%-27%。随着工业硅和硅料供应的增加、硅料和硅片产能的逐步释放,特别是颗粒硅的大规模推出,硅料和硅片、电池片和组件降价将成为光伏行业大趋势,企业不断降本增效方为行业的主旋律。这意味着光伏装机需求未来十年迎来十倍增长,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值得关注的是,由于硅料短缺带来的供应链不匹配等问题使中下游企业吃尽苦头,部分电池组件企业选择亲自下场扩产,通过与硅料龙头联姻的方式,以补齐硅料环节短板。
按照PVInfoLink最新公布(2021年9月29日)的单晶硅片(以边距182mm,170m硅片为例)均价测算,预计2022-2024年销售金额总计为83.33亿元(含税)。新疆晶诺新能源年产10万吨电子级高纯晶硅一期5万吨项目之前在新疆胡杨河市举行奠基开工仪式。2021年6月30日,通威股份发布公告,规划在乐山市五通桥区新增投资建设年产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总投资预计为140亿元;其中一期投资预计70亿元,计划2022年12月底前投产;二期项目根据市场及光伏产业发展情况择机启动。
彼时的欧洲市场为中国光伏企业主要的收入来源。雪上加霜的是,2011年,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影响、打击中国光伏产业,美国率先发起了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双反调查,欧盟随后跟进,对中国光伏企业苛以重税。到2010年底,协鑫硅片产能达到3.5GW,成为全球最大硅片生产商,成功将多晶硅价格暴跌的危机转化成下游硅片业务的机遇。硅料巨头的劫难与凭借天时地利人和赚得盆满钵满的中能硅业相比,2008年春季才开工建设、2009年9月5日才投产的赛维马洪硅料厂,显然来迟了一步。
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保利协鑫实现营收179.39亿港元、毛利38.94亿港元,归属于股东的利润为8.26亿港元。2008年,计划投资120亿元的六九硅业正式启动。
2021年4月,新特能源母公司特变电工宣布,拟投资12.65亿元用于新特能源及多晶硅技改项目,完成后可让其多晶硅产量提高至10万吨/年。全球金融风暴导致多晶硅价格暴跌,朱共山向下游进行布局,2009年江苏协鑫成立,专门从事硅片业务。1968年从西华大学毕业后,与其他三兄弟从孵鸡、养鹌鹑开始创业,1991年,四兄弟在成都组建东方希望集团,刘永行任董事长。2005年之前,因为起步晚、技术落后、缺少相关设备等诸多原因,Hemlock、瓦克、REC、MEMC、德山、三菱、住友等七大厂商几乎垄断了全球所有的多晶硅产能。
凭借着彼时还在高位的多晶硅价格,徐家父子成功抢占了硅料市场。近两年,受益于不断走高的多晶硅价格,多晶硅企业大多赚得盆满钵满,扩产也成为了大家的选择。刘永行的东方希望也在此年进入了硅料领域。1995年,刘永行四兄弟明晰产权,进行资产重组。
刘永行,四川省新津县人,出生于1948年。直到两年后的2007年6月27日,大全集团的多晶硅项目才在重庆万州开工。
同样是在2010年,通威集团将永祥股份重新划归旗下。公司计划在未来三年保持年均50%左右的产能增速,拟在2024年底前实现高纯硅料总产能27万吨/年。
中国光伏行业中的巨头企业,遭遇也不尽相同。多重打击之下,我国多晶硅行业陷入大规模停产的境地。多晶硅,单质硅的一种形态,目前太阳能发电的最主要原料,是整个光伏产业链的最上游。据报道,当时客户唯恐买不到多晶硅而提前支付的订金高达20亿。2006年前后对于中国多晶硅企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此前掌握硅材料提纯技术的日本和德国只愿意为中国企业提供多晶硅材料,但在此年突然同意输出相关技术,并且大幅降低技术转让经费,这让中国企业大为兴奋。
2012年,产品滞销加超百亿元的重大投资错误,赛维负债总额已经攀升至270亿元,负债率突破100%,公司开始大量裁员。2009年,保利协鑫以逾260亿港元(折合人民币230亿元)收购中能100%的股权,并引进中投公司55亿港元的入股。
其中,92%的收入来自硅片业务,8%来自硅料业务,坐稳世界硅王宝座。进而国内有了后续的多晶硅建设狂潮。
2021年11 月3日,通威股份发布公告称,永祥股份与京运通、晶科能源共同签署了《四川永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增资扩股协议》,三方将以现金方式向项目公司进行注资,使注册资本增至30亿元,该项目为2021年7月1日通威股份公告的20万吨多晶硅投资项目中的第一期1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项目计划于2022年12月底前投产。而之所以有这么多企业疯狂抢占多晶硅,则源于当时多晶硅的暴利。
水涨船高之下,多晶硅市场又重新迎来了好日子和新格局。无奈之下, 2011财年,在计提了22.75亿元的减值准备后,英利宣告多晶硅项目彻底失败。多晶硅崛起2011年,一个改变中国光伏行业格局的年份。回望2021年过去的时间,通威股份最高市值破2000亿,新特能源正在筹划境内上市事项,大全新能源成功登陆A股,保利协鑫11月1日港交所复牌然而2021年,多晶硅企业的精彩绝非如此。
2006年3月,中能硅业正式成立;同年6月,中能第一条产能为1500吨多晶硅生产线开工建设;2007年8月,中能硅业又增加一条1500吨的生产线,扩产一倍;2007年9月,第一批多晶硅出厂。现今甚至或将通过多晶硅业务挽救整个集团的命运。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东方希望产能达8.5万吨,通威、协鑫、新特、大全产能分别为8万吨、8.5万吨、9万吨、7.5万吨,共同组成了多晶硅领域的五巨头。2013年,刘永行把目光聚焦在了光伏产业,并带领东方希望进入了上游硅料领域,从事多晶硅生产。
三巨头跌倒或出局,多晶硅企业在此阶段不断上演着生死战,随后多晶硅市场平静了许多。从2012年上半年起,尚德平均每天亏损1000万元,股价从90美元一路跌破1美元,在采取多种方式自救无果后, 2013年3月20日其被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破产重整。
2008年,多晶硅价格直奔500美元/公斤,中能收获颇丰,税后利润达25亿元。2005年春天,当第一时间知道欧洲某公司转让多晶硅技术的消息时,两人马上飞赴欧洲展开洽谈。2008年8 月,一期2500吨多晶硅项目扩建;2009年10月,扩建项目正式投产。项目一期投资25亿,苗连生抵押了个人股权进行融资,展示了破釜沉舟的决心。
2020年10月18日,保利协鑫在四川乐山10万吨颗粒硅项目正式开工,一期6万吨产能预计将在2022年2月投产,全部产能2022年底达产,届时保利协鑫仅颗粒硅年产能就将能达到20万吨。届时通威股份的多晶硅产能规模将达到33万吨。
自身没有开展多晶硅业务、但与欧美硅料企业签有十年长单的尚德,率先从顶峰跌落实际上,今年4月,央行行长易纲就表示,人民银行计划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为碳减排提供一部分低成本资金。
碳减排领域,将重构能源基础设施,涉及千家万户,产业规模和空间不容小觑。02与财政补贴政策一脉相承到今年底,光伏、风电和新能源汽车等财政补贴政策基本上退出,财政补贴在支持新能源发展上基本完成历史任务。
顶: 8973踩: 39262
评论专区